我第一次接触人工智能是2023年下半年,因为上半年chatgpt4刚出,很火。公司老板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,于是花钱在公司内部搭建了一套chatgpt4的模型,让我们使用,看对工作有什么帮助。
我当时其实是抱着一个怀疑的态度,因为这些年见识过太多泡沫了。
使用了一下,有点东西,但也没太惊艳。我是程序员,写代码的工作它只能说是写出来能看,要说能用的话,跟我现有的代码适配起来就很麻烦。而且公司内网,用起来各种限制,很不爽,所以用了几次就不用了。
过了段时间,百度的文心一言出来了,试用阶段我莫名的就能用了。想起当时很多人评论AI大模型数学能力不行,我问了它个问题:
一个FPGA,外接50MHZ的晶体,它的时钟周期是多久?
找不到记录了,总之答得驴唇不对马嘴。
2024上半年,当时负责一个FPGA的项目。因为上一代产品是VHDL语言写的,为了适配,我也接着用VHDL。那个难受啊,每次写代码像考古,一个语法要查好久。
于是试着用文心一言来做一些基础的语法解释问题,效果还行。但是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,别说写了,理解都理解不了。这是当时的一些记录,删了很多,剩下的不多了(4月15日那个记录是我想复现之前的智障现象,结果发现已经修复了)。

到了2024下半年,八、九月份吧,记不清了,kimi火起来了。当时宣传的口号是什么,一次能读20万还是200万文字,而且能上传文件。早期文心一言还不能上传文件,后来能了,但是要开会员,呵呵。
所以,2024年下半年,我一直在用kimi。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配套功能,都比文心一言好很多。而且它的公司名称:月之暗面,总让我想起电影《变形金刚》的第三部:月黑之时。
当时我只会在kimi官网用免费额度,用来写程序还是比较麻烦。先把需求写一遍,看它突突突输出一顿,然后复制粘贴到我的代码文件中,编译看看有没有报错,再把报错信息告诉kimi,如此往复。
虽然麻烦,但是当时面对一些不熟悉的编程语言,它还是帮了我不少,当然时不时也会陷入死循环。

2025年春节,deepseek突然爆火!过年期间刷短视频,差不多所有的人工智能博主都在宣传。是的,我又变了~~~
所以从2025年初到现在,我主要用的或者说关注的AI模型主要是三家:deepseek、阿里千问和豆包。Kimi吗?不知不觉中,几乎被我忘了。
国内第一梯队(国外的我不评论)的AI模型厂家,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把第二梯队甩得越来越远了。
先说deepseek,超低价格、超低配置!过年期间我甚至在我的垃圾笔记本上装了个1.5b和7b的模型。1.5b很流畅,7b一秒三个字符,虽说没太大实际意义,但是它让普通人第一次亲自接触到了人工智能。但是,R2一直难产,是个问题。
然后说豆包,字节大厂出品,手机APP支持实时语音对话,现在还支持视频。PC版软件除了拥有手机版功能,几乎还能平替浏览器。然后又搞出了trae,无论是国际版还是国内版,虽说有争议,但好歹搞出来了。
阿里千问,我印象里阿里千问一直都比较低调,可能我不在它的圈子里吧。但是编程时的AI模型,阿里我是敢放心用的,它也推出了自己的vs code插件,通义灵码。而且它的机器视觉方面做的也不错,我试过几次。
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,同类型产品记住三个,已经不少了,所以kimi被我忘掉很正常。但是没想到2025年7月11日,kimi搞了波更新:

擅长代码?总参数一个T?价格和deepseek一样亲民?
我瞬间来了兴趣,想试一下,但马上又愣了。我每天的使用场景就是trae或vs code,用的时候直接在编辑器里面用就好了。
你?我?
好吧,我在vs code里装了一个cline,去kimi控制台申请Key的时候,发现新用户竟然有15元的免费额度,不错不错,一次就好了~~~

实际效果要比这个gif图好看很多,感兴趣的可以试试。更复杂的应用还没尝试,等我深度测试后,再来给大家汇报。
但是,身为半个程序员,我还是要说一下。就像我前面说的,第一梯队的AI厂家,已经把护城河挖的很宽很深了,kimi很难贴身的走到我们跟前。
虽然在vs code中,装个cline插件就能用,但不支持tab那种的自动补全。别跟我说continue那个插件,格式弄得乱七八糟,我试了一次马上就卸载了。

所以用的话,只能是借助cline或roo code,而这种插件的使用方式就是对当前文件的反复查看、修改。但想进行微调的时候,用过trae的tab一键补全的人,会感到极度的不适,有一种没人管的心理。豆包、deepseek和阿里千问,完全没有这个问题。
因此,我个人还是希望,如果kimi真的想在code方面做些事情,可以学着阿里,做一个类似通义灵码的插件。即便收费,但只要好用,我还是愿意付费的。
今天先写到这里,打完收工!